在雷公山片區,短裙苗主要生活在雷山大塘的新橋、獨南、烏的、掌批、橋港、桃江、掌雷、略果等,與長裙苗有所區別,短裙苗春夏秋冬四季都身著短裙,神秘而誘惑。在苗族的上百個支系中,短裙苗同胞居住得比較高,因此,被大山的圍困和周圍強勢文化的包圍,他們成了弱勢群體,不但文化得不到尊重,短裙還被作為嘲笑的對象或視之為落后、愚昧不化的象征。經歷了無數次水與火、風與雨的考驗,雖然山寨在崇山之中顯得有些偏僻、封閉,但封閉的只是地域,而不是人的心靈。他們超前的穿著打扮已經與當今人類優異品格接軌,是世界性的時尚。
貴州雷山大塘七寸短裙苗(圖)
【雷山大塘短裙苗】
在黔東南大山深處,有一支服飾特別古老而時尚的苗族,在五百年前他們就已經穿著“超短裙”。特別是姑娘、婦女,無論春夏秋冬她們都穿著僅有十多公分長的短裙,后來由于服飾的明顯特征,在苗族的分支中人們稱他們為“短裙苗”,這個“短”字實際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這就是大塘短裙苗。
【獨南短裙苗寨】
獨南短裙苗寨,也叫獨南苗寨,官方名字為獨南村,原名叫同南, 而在神話傳說和古歌兀術中的名字為野河略,黔東南州雷山縣第一任縣長楊昌倫(并連任六屆)和中國第一位用漢語寫作的短裙苗族青年詩人、知名記者南往耶就出生于此。短裙苗族聚居村寨,位于貴州省雷山縣西南邊緣,地處牛欄、烏的、也耶、烏杰等四個村寨交界處,與丹寨縣接壤,全村轄黨古、作谷、同南三個自然寨,共九個村民組,現有300戶,總人口1200人,全系苗族中的短裙苗。獨南苗寨每年農歷五月的粽粑節是方圓幾百里苗族村寨最神秘的民族節日,也是獨南苗寨最獨特的民族節日,而且是唯有獨南苗寨的短裙苗族兒女才能過的節日,有相當的規矩,區別與任何地方的苗族村寨。獨南苗寨民風淳樸,外界人士涉足較少,是雷山縣境內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未受污染的生態文化凈地。
貴州省雷山縣掌批苗寨,坐落于崇山峻嶺之中,梯田依山而建。祖先們在這里開創了獨特的山地文化。苗族是一個遷徙的民族,按支系劃分有上百余種,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苗族稱為“短裙苗”,這個“短”字實際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因為這里的苗家人不但在飲食上十分講究,在衣著上也獨具魅力。特別是姑娘、婦女,無論春夏秋冬她們都穿著僅有十多厘米長的短裙,隨著與外界的交往,她們也開始在裙子下面穿上了褲子,這樣可能更便于勞作。在苗族的上百個支系中,短裙苗同胞居住得比較高。從先民們最初的茅棚草屋到現在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功能齊全的木樓。短裙苗同胞一定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經歷了無數次水與火、風與雨的考驗,才有了今天這一百多戶人家。山寨在崇山之中顯得有些偏僻、封閉。但封閉的只是地域,而不是人的心靈。尤其是苗族的婚姻從來都是自由的。生活在這里的短裙苗姑娘是幸福的,歷史上苗族就崇尚婚戀自由,父母從來不干涉兒女的婚姻大事。女兒該出嫁了,母親就會按部就班地準備女兒的嫁妝。苗族的母親是非常令人佩服的,她們寧可是沒有吃、沒有穿,也要為女兒準備一套漂亮的銀飾來陪嫁。
穿超短裙有五六百年歷史
從貴陽出發,經歷了一夜的車程到達了一個叫空申的苗寨。這里的苗家人不但在飲食上十分講究,在衣著上也獨具魅力。特別是姑娘、婦女,無論春夏秋冬她們都穿著僅有十多厘米長的短裙,后來由于服飾的明顯特征,在苗族的分支中人們稱他們為“短裙苗”,這個“短”字實際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
世界第一短 裙子雖短,厚達七層
他們的服飾除有地域特征和色彩之分外,還分便裝和盛裝,據說,“短裙苗”的短裙在歷史上與方便勞動有關!岸倘姑纭本幼〉牡胤蕉瑹o嚴寒、夏無酷暑,每年春節前后氣候也十分宜人。
苗族是素有“服飾文化博物館”之稱的民族,其中以苗家超短裙最為獨特,號稱自己的裙子是“世界第一短”。
據記載,榕江縣兩汪村的“超短裙”苗族,因其女性衣裙僅有16厘米長而得名,裙的樣式縐褶似芭蕉葉面,無花紋,穿著時以“裙角往上翹”為美,節日期間,一般穿10層,多者達20層,被稱為“世界超大型短裙的故鄉”。當姑娘們在田埂上一路走來時,仿佛舞劇《天鵝湖》中翩翩起舞的演員,因此,此處超短裙又被人們稱為“東方芭蕾舞裙”。
這支苗族勤勞手巧,她們所做的裙子,除繡花絲線和襯底用的綢緞外,均為自種的棉花,自紡成紗、自織成布,白染自縫而成。所穿的衣服袖口大而短,領口滿襟,多數鑲有色彩艷麗的欄干和繡有精美的圖案,穿著古樸、大方、瀟灑。青年婦女還配上一副繡有精巧鮮活的魚、蟲、花、草等圖案的圍腰布,抄上腰間,風姿綽約,猶如天鵝秀態、芙蓉出水、天仙玉女,與世爭奇斗艷,加上銀核,銀花鬢夾,銀耳環,銀項圈,銀手鐲等銀飾,更顯得如風拂百花,翩翩起舞,光彩奪目。
錦雞衣
短裙苗族當中流傳著這樣一故事,在很久以前呢,有一對非常相愛的苗家青年男女,有一天呢,小伙子就到山上打了一只錦雞回來,送給了他心愛的姑娘,那么姑娘看到這只錦雞后她覺得非常的漂亮,她就模仿這只錦雞呀給自己做了一套嫁妝,五顏六色,非常地好看,她希望她出嫁的時候能穿上這一身服裝出嫁,那么后來這個小伙子看見了這套服裝后她覺的真的很漂亮,那么他們就更加的相愛了,結果這個姑娘她真的就穿著這一身服裝嫁給了她心愛的小伙子,那么寨子里面的姑娘們看見了都覺得非常羨慕,也非常好看,所以大家都競相模仿她,都把服裝都模仿山里面的錦雞,改制成現在這個樣子。
美麗的錦雞衣離不開這五寸長的短裙,短裙的制作也是非常復雜的,新織的土布先要經過染煮之后,要在大木桶上慢慢地折疊,一條裙子通常要折二十多天,獨特的短裙苗服飾文化背后隱藏著他們獨特的婚俗文化。
【大山里的超短裙】
大山里的超短裙
文、袁堇峰
超短裙,這個與現代時尚緊密相連的詞匯,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繁華都市里的時髦女郎,可是,如果我告訴你,在貴州省黔東南雷公山下的大唐鄉及桃江鄉的崇山峻嶺中,這里常年居住著不少的穿超短裙的時髦苗族同胞,而且,他們的超短裙只有16厘米長,不知道這能不能讓我們城市里的時髦女郎為之咋舌呢?
在雷公山下的大唐鄉和桃江鄉,這里是苗族的一個支系,她們因為這極具個性的服飾而得名為短裙苗,就是這里,早已被人們譽為世界超短群的故鄉。來到這短裙苗聚集之地(雷山縣大唐鄉和桃江鄉),我們了解到,當地的苗族婦女們,不論農閑還是下地勞作,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冬臘月,她們一年四季都一身素色打扮,用土布自染自織的青色上衣,配上青色的百折短裙,整個裝束看上去普普通通,絲毫沒有夸張跳躍的變化,可就是這16厘米,僅有常人一個手掌長的短裙子,成為她們簡單服飾的一個亮點。
短裙苗是有自己悠久歷史的。遠古的時候,短裙苗的祖先用芭蕉葉來御寒遮羞。如今,她們這一身獨特服飾,就是當年祖先們用芭蕉葉避寒遮羞的造型。隨著社會的進步,自制的土布取代了芭蕉葉,但裙子的長度卻按芭蕉葉的寬度保留了下來,從而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超短裙。為了能適應高山濕潤地區的多變氣候,她們選擇了吸收性強保暖性好的青黑色作為服飾基調。每逢寒冬時節,婦女們就用長長的綁帶裹住裸露的腿部來抵擋風寒,這樣,既可保暖,又不適時機地展示美麗的服飾,從中讓我們看到的苗族同胞對祖先的懷戀和對民族傳統服裝的繼承和發揚。短裙苗的祖先,遮羞時用很多芭蕉葉一層層的把身體裹住,而今苗族婦女們則把這一功能轉變為顯示自己的富有和能耐。她們把土布一塊一塊的系在腰上,每一塊圍一圈,通常都要圍四圈左右。每逢隆重節日,甚至圍上二十五六層,裙身就有二十幾公分厚。圍的層數越多,越說明能干。整個裝束在那一條條象征芭蕉葉的皺褶襯托下,更富立體感,看起來像美麗的黑天鵝。
短裙苗獨有的服飾與她們的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短裙苗大多住在高山上,以農耕為主。不管是爬坡上山,還是夏天插秧,這短裙無疑給她們帶來極大方便, 既行動自如、方便實用,同時又滿足了她們的愛美心理。有人這樣說:讀懂了苗族服飾,就可以了解這個民族的生息繁衍,還可透過它了解這個民族的社會,聽到這個民族雄渾古老的回聲。
如今,這古老而時髦的超短裙,不正在向我們述說著嗎?